洗血好處有哪些?一篇文章了解3種洗血治療方式、功效與療程差異

洗血是指清洗血液的行為,最常見的兩種洗血方法是血液透析和血液淨化。這兩種做法的原理完全不同,替身體帶來的好處與療效也有差異。若您或家人有洗血需求,但不清楚該進行哪種洗血療程,今天就由本文來為您介紹這兩種洗血,並說明洗血好處、功效、各自可能帶來的副作用與適用族群等療程差異,協助您對洗血療程建立基礎認知,協助您和家人評估需要的洗血方式。

 

洗血是什麼?3種洗血原理介紹

「洗血」並非專有名詞,而是一種俗稱,泛指清洗血液的行為。清洗血液的行動包含血液透析、血漿置換術、血液淨化,以下為您解析這3種清洗血液方式的原理為何:

1.血液透析原理

通過人工裝置(例如:血液透析機,又稱人工腎臟)來過濾血液,清除血液中的代謝廢物、毒素和過多的電解質,同時維持正常的液體和電解質平衡。這一過程基本模擬了正常腎臟的功能,對於患有腎功能衰竭或其他腎病的患者尤為重要。

2.血漿置換術原理

血漿置換術的原理,是將血液中的血球和血漿分離,再將分離出的血漿移除,並補充人工血漿,或是經處理後的捐贈血漿。透過這樣的方式,協助患者改善神經系統疾病(重症肌無力)、腎臟疾病(腎臟移植排斥)、自體免疫疾病等等。

3.血液淨化原理

血液淨化通常是指雙重血漿過濾術,藉由第一層濾心將血球和血漿分離後,再透過第二層濾心將血漿中的特定成分進行過濾和處理。這項技術結合了血漿置換和血液透析,可以有效地清除血漿中的有害物質,同時保留有用的血漿成分,有助於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。臨床上主要運用在自體免疫、肝臟相關疾病等,現在隨著技術純熟,也可以運用在預防保健上。

 

洗血好處有哪些?3種洗血方式的效益解析

血液透析、血漿置換術、血液淨化等治療,都有其好處,說明如下:

1.血液透析功效說明

通過將血液抽出在人工腎臟內進行透析,把身體裡多餘的毒素排除。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,通常是腎臟已經沒有功能可以將身體的毒素排除,因此血液透析都必須每周固定施作,血液透析的好處如下:

  1. 排除代謝廢物和毒素:血液透析可以幫助清除血液中的尿素、肌酸酐等代謝廢物,這些廢物通常由正常的腎功能來排出。對於腎功能衰竭患者來說,透析是維持體內化學平衡和防止毒素堆積的關鍵方法。
  2. 調節電解質平衡:透析可以幫助調節血液中的電解質水平,包括鈉、鉀等,保持體內的正常功能。
  3. 控制體液平衡:透析可以幫助控制體內的液體平衡,防止水分滯留或脫水,維持適當的血壓和循環。
  4. 改善症狀和生活質量:對於腎功能衰竭患者來說,血液透析可以減輕疲勞、食慾不振、水腫等症狀,提高生活質量和舒適度。
  5. 治療急性中毒: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毒素,用於治療急性中毒或藥物過量的情況。

2.血漿置換術功效說明

血漿置換術主要用於治療特定的免疫性疾病、神經系統疾病以及某些血液病症,可達到以下4種治療效果:

  1. 清除異常免疫物質:對於自身免疫性疾病(如重症肌無力、紅斑狼瘡等)患者,血漿置換術可以有效地去除血漿中的異常抗體或自身免疫複合物,有助於控制疾病的進展。
  2. 降低免疫反應:血漿置換術可以減少體內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,阻止自身免疫反應攻擊正常組織和器官。
  3. 提供新的血漿成分:在血漿置換過程中,移除的血漿會被新鮮的血漿或血漿替代物所替換,這有助於恢復血漿中正常的蛋白質、凝血因子等成分,維持血液的正常功能。
  4. 改善神經系統症狀:對於某些神經免疫學疾病(如格林-巴利症候群)患者,血漿置換術可以減少自身免疫攻擊對神經系統的損害,改善症狀和康復。

3.血液淨化功效說明

透過雙重濾心技術,將身體多餘的發炎物質、重金屬、膽固醇、三酸甘油脂等做一次性的清除,能夠讓身體回到相對健康的狀態。具體效果如下:

  1. 清除毒素和發炎物質:雙重血漿過濾術可以通過連續的過濾步驟,徹底清除血漿中的重金屬、塑化劑以及讓身體發炎的各項物質,如三酸甘油脂、膽固醇等。
  2. 保留有用的血漿成分:雙重血漿過濾術在設計上,透過濾心的膜孔大小,將血漿內對身體有益的成分保留下來,例如白蛋白
  3. 改善免疫性疾病症狀:對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,雙重血漿過濾術可以有效地減少血漿中的病理性免疫物質,有助於控制疾病活動,改善症狀並延緩疾病進展。

 

血液淨化與血液透析之間差異有哪些?

解析血液淨化和血液透析,兩種不同洗血方式的差異

血液淨化和血液透析,雖然乍聽之下很類似,實際上原理完全不同,說明如下:

1.血液淨化過程介紹

  1. 體外循環:在雙手各置放一個針具,一進一出,將體內約200ml的血液量拉出身體後開始淨化,並同時將淨化好的血液返還身體,避免低血容積休克的發生。
  2. 分離血漿:抽取的血液會經過第一個濾心,將血漿和血球分開。並將血漿送往第二個濾心。
  3. 過濾血漿:分離出的血漿通過第二個濾心,這個濾心透過膜孔大小將身體多餘的發炎物質、重金屬、膽固醇、三酸甘油脂過濾掉後排出,並且保留好的成分。
  4. 再組合血液:經過血漿過濾後的血漿會與原來的血紅細胞重新組合,然後再注入回使用者的體內。

2.血液透析過程介紹

  1. 血液抽取:患者的血液通常透過動靜脈廔管或是人工血管抽取。
  2. 進入透析器:血液通過專用的管道進入透析器(也稱為透析機)。
  3. 過濾過程:在透析器中,血液通過過濾器,其中包含數不清的細小管道和半透膜。通過這些半透膜,水分和廢物可以從血液中擴散到另一側,形成所謂的透析液。
  4. 清除廢物:透析液中的化學成分有助於吸引和清除血液中的廢物,如尿素、肌酸酐等,使它們從血液中過濾出去。
  5. 平衡電解質:同時,透析液中的電解質濃度也被控制,以幫助維持體液中的正常電解質平衡。
  6. 回流至體內:清除廢物後的血液會重新注入患者的體內,通常是通過另一個動脈或靜脈。

3.兩種洗血方式比較

血液淨化和血液透析的差異如下:

  1. 血液淨化透過雙重濾芯的技術,將體內的三酸甘油脂、膽固醇及發炎廢物等過濾掉。血液透析則是因為腎臟失去功能,而必須將體內不論好的還是不好的物質都進行透析,最主要目的是濾除尿素和肌酸酐,但也會過濾掉白蛋白等好的物質。
  2. 血液淨化是一次性的療程,透過半年到一年的保養療程,讓身體變得更健康。血液透析是透過每兩至三天的常態性治療,來維持身體的正常機能。
  3. 血液淨化是全民適用,只要血管狀態沒問題,基本上誰都可以做。血液透析是針對腎臟有問題的患者進行的治療。

 

洗血副作用解析:血液淨化、血液透析的副作用與適用對象有哪些?

血液淨化、血液透析,這兩種洗血方式的原理不同,帶來的功效、副作用與適用對象也大有差異。以下就來為您解析兩種洗血方式的副作用與適用對象:

血液淨化副作用與適用對象

血液淨化是一種安全的療程,過程中會有醫護人員全程陪伴,一般來說不會有任何副作用產生。

要特別注意的是,因為在血液淨化的過程中會將體內的三酸甘油脂和膽固醇移除,在這個過程中有可能會引起體內血糖的波動,導致低血糖的狀況發生,因此建議在做血液淨化前不要空腹。另外,因為血液淨化需要透過兩個較粗的針具抽吸及返還血液,因此在注射處有較大的針孔,可能會有出血和瘀青的作用產生。

血液淨化適用於大部分的人,通常是運用在三酸甘油脂、膽固醇過高的人上,但即使抽血報告都正常的人,身體使用多年一定會有不必要的廢物殘留在身上,例如重金屬、塑化劑、發炎物質等等。因此,還是可以藉由血液淨化,替血液做一次大掃除。

血液透析副作用與適用對象

血液透析僅適用於慢性或是急性腎衰竭的患者,是透過血液透析機(人工腎臟)的方式取代腎臟,將身體內不必要的毒素排除。

血液透析常見的副作用如下:

  1. 低血壓(Hypotension):血液透析過程中,過濾血液可能導致身體失去過多水分,導致血壓下降。這是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,可能會使患者感到頭暈、虛弱、暈厥或噁心。
  2. 肌肉抽搐或痙攣:低血鉀(血液中鉀離子濃度過低)是血液透析的常見副作用,可能導致肌肉抽搐或痙攣。這是因為在透析過程中,除了廢物外,有時還會清除過多的鉀離子。
  3. 感染:透析過程中使用的血液透析機器或血管接口可能增加感染的風險。這包括血流感染、皮膚感染或其他器官感染。

 

血液淨化、血液透析兩種洗血費用與療程比較

血液淨化和血液透析是兩種不一樣的療程,比較如下:

血液淨化 血液透析
適用對象 高血脂、肥胖、常喝酒應酬者、預防保健 急性或慢性腎衰竭者
建議頻率 通常半年一次至兩年一次皆有可能,由醫師依照身體的狀態評估為主 一般來說,一周至少2~3次
過濾的物質 膽固醇、三酸甘油脂、重金屬、塑化劑、致病因子、血中發炎物質 尿毒素、水分,不論好的壞的物質都會過濾掉。
副作用 少見低血糖症狀、少見打針處瘀青出血的症狀 嚴重疲倦感、低血壓、抽蓄、需要放置人工血管
感染風險 零感染風險

(機器沒有直接接觸到血液,每套濾心和管路都是獨立使用)

透析機會處理患者的血液,感染風險相對高
使用目的 降低血液濃稠度,去除身體有害物質,抗老回春 取代腎臟功能
價格 市面上約8~12萬不等 通常是健保給付

 

對洗血還有其他疑問?歡迎隨時向正欣診所諮詢

透過以上的介紹,相信您已經了解血液透析與血液淨化,兩種洗血方式之間的差異──「血液透析」是腎臟功能發生問題時,為了維持身體機能運作,必須進行的治療;「血液淨化」則是為了遠離各式身體疾病,可在平時定期進行的身體保養。

若您不確定您的身體狀況適用血液淨化、血液透析還是血漿置換術,建議您可向正欣診所詢問!正欣診所將針對每位病患一對一諮詢,並專門設計運動、飲食菜單,為每位有血液、內臟健康問題的朋友量身打造方案,找出最合適的療程。現在就來了解正欣診所的血液淨化服務,也可填表向正欣診所的專業醫療人員諮詢

 

延伸閱讀:

居家運動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

不被猝死威脅,留意關鍵六症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