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牙不徹底,竟會讓心臟和大腦付出沉重代價

一、刷牙與全身健康的關聯

守護口腔就是守護心腦,在亞洲刷牙的歷史可追溯至古代中國和印度。中國早在商代(約公元前1600 年)就使用「楊枝」清潔牙齒,取自香木的細枝具有天然抗菌效果。到了唐代(公元7世紀),中國發明了最早的刷狀牙具,用豬鬃作為刷毛,固定在竹柄上,是現代牙刷的雛形。而在印度,古代使用植物枝條如「印度苦楝樹樹枝」來清潔牙齒,其抗菌特性至今仍為部分地區所用。這些智慧反映了亞洲古代對口腔健康的重視。口腔健康不僅關乎牙齒與牙周組織,還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。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,口腔清潔不足可能成為引發多種全身性疾病的風險因子,包括心臟病、中風以及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等。這些發現顯示,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刷牙習慣,實際上對心臟和大腦的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。

二、口腔與全身健康的潛在問題

當口腔清潔不到位時,牙菌斑和牙結石的累積可能導致牙周病,而牙周病作為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,不僅局限於口腔,牙周病引起的炎症會破壞牙齦屏障,增加病原性細菌(如牙周致病菌)或其產生的毒素進入血液循環的可能性。然而這些細菌及其毒素(如脂多醣,lipopolysaccharides, LPS)被認為是全身性炎症的成因。當發炎信號通過血液傳遞至全身時,可能刺激免疫系統,誘發血管內皮功能障礙,進一步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。科學研究指出牙周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升高,這意味著口腔感染與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之間存在密切聯繫。口腔感染的影響並不止於心血管系統,還可能擴展至中樞神經系統,世界上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牙周病與阿茲海默症之間的潛在關聯,有一些研究發現,牙周致病菌(如牙齦卟啉單胞菌,Porphyromonas gingivalis)及其分泌的毒素可以穿越血腦屏障,導致神經炎症和β-澱粉樣蛋白的堆積,這是阿茲海默症的關鍵病理特徵;慢性神經炎症可能加速神經元損傷,從而增加阿茲海默症的發病風險。

三、為什麼牙齒問題會引發感染性心內膜炎?

感染性心內膜炎(Infective Endocarditis, IE)是一種由細菌、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心臟內膜或瓣膜組織所引起的疾病,可能導致嚴重的心血管後果。口腔中的細菌是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重要來源之一,尤其是在口腔衛生不良或進行牙科治療後。

1. 牙周病和菌血症的關聯
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,由病原菌(如牙齦卟啉單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和具核梭桿菌 Fusobacteriumnucleatum)引起,會破壞牙齦屏障,增加細菌進入血液循環的風險。
菌血症(Bacteremia)指細菌暫時進入血液系統的情況,可能發生在日常生活中(如刷牙、牙線清潔)或侵入性牙科操作(如拔牙、牙周手術)後。

2. 細菌在心臟內膜的附著與感染
當細菌進入血液後,可能在以下情況下附著於心臟內膜或瓣膜:
▪ 心臟瓣膜已有損傷或異常(如瓣膜鈣化、人工瓣膜、風濕性心臟病)。
▪ 血液流動異常(如先天性心臟病)造成心內膜的微創傷。
細菌通過表面粘附蛋白(如牙周致病菌表面的 FimA 蛋白)黏附在瓣膜組織,並在局部形成菌斑,進一步發展為心內膜炎病灶。

3. 炎症和免疫反應
細菌附著後會刺激局部免疫反應,引發慢性炎症,進一步損傷瓣膜組織。細菌還會分泌毒素(如脂多醣,LPS)加劇組織損傷。感染部位的細菌會持續釋放到血液中,可能引發敗血症或多器官功能損傷。

四、提升口腔健康的正確刷牙策略

為了降低口腔相關疾病對全身健康的影響,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至關重要。以下是具體的三個步驟和相關建議,幫助徹底清潔口腔,有效減少細菌負擔:
1. 刷牙時間夠,技術正確
• 時間建議:每次刷牙保持 2分鐘,將口腔分為四個區域(上左、上右、下左、下右),每個區域應至少花費30秒。
• 工具選擇:選擇 軟毛牙刷,以減少對牙齦和琺瑯質的損傷,並搭配含氟牙膏使用。
• 技術重點:使用圓弧刷牙法(Bass刷牙法),將刷毛與牙齦呈 45度角,輕輕刷動牙齦邊緣和牙齒表面,避免過度用力以防牙齦萎縮或琺瑯質磨損。

2. 牙縫清潔必不可少
• 牙線使用:每天至少一次使用牙線,將牙線輕輕滑入牙縫,形成“C”形貼合牙齒表面,清除牙縫間的殘留物與牙菌斑。
• 牙間刷選擇:牙縫較大的成年人,應根據牙間大小選擇適合的牙間刷,將其輕輕插入牙縫,前後移動清除牙菌斑。
• 科學依據:研究顯示,牙線和牙間刷可降低牙周病風險達 40%,有效減少細菌通過血液傳播的可能性。

3. 別忽略舌頭清潔
• 方法建議:在刷牙後使用 專用舌苔刷 或牙刷輕輕刷拭舌頭表面,每次從舌根向舌尖輕刮數次,以清除附著的細菌和食物殘渣。
• 效果重點:預防口臭,並減少口腔細菌總量,提升整體口腔衛生水平。

五、具體的每日口腔護理:
1. 早晨:起床後用溫水漱口,使用含氟牙膏刷牙2分鐘,接著使用牙線清潔牙縫,再輕刷舌苔以清新口氣。
2. 白天:進餐後可使用清水漱口或無糖口香糖清潔牙齒,避免殘渣滯留。
3. 夜晚:睡前重複早晨的刷牙程序,確保徹底清潔牙齒表面與牙縫,並搭配含抗菌成分的漱口水提升口腔清潔效果。

六、結論
口腔健康是很重要的,也與大家日常生活中息息相關,通過每天投入數分鐘進行科學、徹底的口腔清潔,不僅能維護牙齒和牙周組織的健康,還能降低全身性發炎與多種疾病的風險,從根本養成好習慣,促進更美好的健康生活。

 

七、文獻來源:
1.Tonetti, M. S., Jepsen, S., Jin, L., & Otomo-Corgel, J. (2013).Impact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periodontal diseases on health,nutrition, and well-being of mankind: A call for global action.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, 40(Suppl. 14), S1–S7.https://doi.org/10.1111/jcpe.12061
2.Dominy, S. S., Lynch, C., Ermini, F., Benedyk, M., Marczyk, A.,Konradi, A., Nguyen, M., & Monack, D. (2019). Porphyromonasgingivalis in Alzheimer’s disease brains: Evidence for diseasecausation and treatment with small-molecule inhibitors. ScienceAdvances, 5(1), eaau3333. https://doi.org/10.1126/sciadv.aau3333
3.Hajishengallis, G. (2014). Immunomicrobial pathogenesis of periodontitis: Keystones, pathobionts, and host response. Trends inImmunology, 35(1), 3-11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it.2013.09.001
4.Cahill, T. J., Harrison, J. L., Jewell, P., Onakpoya, I., Chambers, J. B., Dayer, M., & Lockhart, P. B. (2017). Antibiotic prophylaxisfor infective endocarditis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Heart, 103(12), 937-944. https://doi.org/10.1136/heartjnl-2016-3109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