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動脈剝離:隱藏在血管中的致命危機,你忽略了嗎?

近日,一起突發的健康事件震驚台灣社會,一位知名人士因主動脈剝離突然離世,讓這種罕見但致命的疾病再次受到關注。許多人可能從未聽過這個名詞,主動脈剝離的死亡率極高,發作後每小時死亡率增加 1%,若未及時治療,48 小時內死亡率可達 50%。

 

什麼是主動脈剝離?為何這麼危險?

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動脈,負責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。而主動脈剝離指的是主動脈內膜出現撕裂,血液滲入血管壁層間,導致血管分層。這種狀況若惡化,可能造成動脈破裂,引發內出血或重要器官供血不足,導致心臟衰竭、腦中風、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。
這種疾病可在幾分鐘內奪走生命,因此醫學界形容它為**「血管內的計時炸彈」**,一旦發作,生死往往就在分秒之間。

腦梗塞症狀包含劇烈頭痛

 

哪些人容易罹患主動脈剝離?

高血壓患者:長期血壓過高會削弱動脈壁,增加撕裂風險。
高血脂、糖尿病患者:血管健康受損,增加動脈硬化與破裂的機率。
有家族病史者:如果親屬曾罹患主動脈剝離,罹病風險更高。
吸菸者:尼古丁會損害血管彈性,促進動脈硬化。

長期壓力大、經常情緒激動者:劇烈情緒變化可能導致血壓瞬間飆升,增加剝離風險。

高血壓的症狀有哪些?正確量測血壓是監測重點

 

如何辨識主動脈剝離?

主動脈剝離的典型症狀是突發性、撕裂般的劇烈胸痛或背痛,但有些患者可能僅感覺到胸悶、呼吸困難,甚至誤以為是胃痛、肌肉拉傷等,導致錯失黃金治療時間。其他可能的症狀包括:
單側手腳無力或麻木(可能影響腦部血流)
呼吸急促、冒冷汗
意識模糊、極度疲憊
若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有類似症狀,應立即撥打 119 求助,切勿自行開車就醫,以免途中病情惡化。

腦神經修復要多久?腦神經受損、中風六個月內接受復健,會有比較好的修復效果

 

如何預防主動脈剝離?

雖然主動脈剝離發作迅速,但透過良好的健康管理,我們可以大幅降低風險。
✔️ 控制血壓:
定期監測血壓,避免過度攝取鹽分與高膽固醇食物,若有高血壓病史,務必遵照醫囑服藥。
✔️ 戒菸、減少酒精攝取:
尼古丁與酒精會損害血管彈性,使動脈更容易剝離。
✔️ 避免劇烈情緒波動與過度用力:
血壓瞬間飆升是主動脈剝離的常見誘因,例如過度憤怒、劇烈運動、便秘用力排便等。
✔️ 定期健康檢查:
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或家族病史者,可透過心血管超音波、CT 血管攝影等方式評估主動脈狀況,提早發現潛在問題。

功能醫學的好處之一:強調預防

別讓主動脈剝離奪走珍貴生命
這次突如其來的健康悲劇,再次提醒我們心血管疾病並非遙不可及,預防勝於治療,健康管理刻不容緩。每個人都應該關心自己的血壓、血脂與整體血管健康,別等到危機發生才後悔莫及。
現在就開始行動,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,別讓這顆「血管炸彈」成為未來的悲劇主角!